樓體亮化的現實情況與解決辦法
發布日期:2020-02-27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市綠化率也迅速上升,人們對身邊的環境不但要求綠化,還要求亮化;不但要求白天環境好,而且還要求夜景亮麗,這就直接推動了樓體亮化的發展。
樓體亮化現實情況
為了展示現代城市漂亮的夜景,就有了亮化設計、安裝。樓體亮化已成為表現建筑物的特征與形象、突出其藝術感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時也能夠產生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現階段的亮化工作有些過粗、過濫,缺乏規劃和精心設計安裝,造成了能源浪費和光污染,使得建筑亮化走入另一極端。一些業主和設計者的主導思想是所有建筑物的外立面均設計高亮度,不考慮城市自身的功能、個性和經濟能力,缺乏統一規劃。殊不知大量無序的亮化照明不但浪費能源,還產生了嚴重的光污染,結果事與愿違,得不償失。
樓體亮化解決辦法
從沒有亮化到過度亮化,這與當前重視節能、綠色、環保等觀念背道而馳,已引起各決策者、設計者的高度重視。對于樓體亮化,應做到統一規劃、重點突出、充分利用、區別對待、節約能源、綠色照明等幾個方面。
1、統一規劃就是根據城市自身實力及規劃功能分區的不同分別進行設計。城市實力有發達城市與不發達城市、大城市與中小城市、東部城市與中西部城市之分。城市規劃有商業、居住、生產、辦公等不同的功能分區。亮化設計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其照明方式,比如商業街應規劃為高亮度區、住宅區則應體現溫馨寧靜的環境。
2、重點突出是把標志性建筑及重要景點在必要時用高亮度照明重點亮化起來,形成明與暗的視覺層次感,從而吸引公眾目光,達到樹立品牌、打造亮點的目的。同時也避免了亮化處處有、處處無特色的遺憾。
3、充分利用是指充分利用亮化照明來提高城市吸引力、提升城市品位,為經濟建設服務,不浪費能源,盡量不產生或少產生污染。
4、區別對待是根據城市規劃功能分區的不同、建筑物性質的不同而分別設計安裝,比如博物館、政府辦公樓等應以穩重莊嚴為特色;賓館酒店、寫字樓等應以豪華高雅為主調;商業娛樂場所等應以絢麗活潑、變幻莫測為風格。
5、節約能源是充分利用現有的最新燈光和控制技術,在實現亮化照明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節約電能,并且考慮層次之分。管理上采用平時模式、一般節假日模式和重大節假日模式等分別控制。
6、綠色照明是指嚴格控制光污染的亮化照明,污染具體包括不該照亮的建筑卻被照亮的侵擾光污染、產生電熱效應的生態環境污染、影響視覺的眩光污染等。
只有按以上幾個方面去實施,才能充分利用樓體亮化為人們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才能為經濟建設服務,否則將造成資源浪費,給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
樓體亮化現實情況
為了展示現代城市漂亮的夜景,就有了亮化設計、安裝。樓體亮化已成為表現建筑物的特征與形象、突出其藝術感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時也能夠產生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現階段的亮化工作有些過粗、過濫,缺乏規劃和精心設計安裝,造成了能源浪費和光污染,使得建筑亮化走入另一極端。一些業主和設計者的主導思想是所有建筑物的外立面均設計高亮度,不考慮城市自身的功能、個性和經濟能力,缺乏統一規劃。殊不知大量無序的亮化照明不但浪費能源,還產生了嚴重的光污染,結果事與愿違,得不償失。
樓體亮化解決辦法
從沒有亮化到過度亮化,這與當前重視節能、綠色、環保等觀念背道而馳,已引起各決策者、設計者的高度重視。對于樓體亮化,應做到統一規劃、重點突出、充分利用、區別對待、節約能源、綠色照明等幾個方面。
1、統一規劃就是根據城市自身實力及規劃功能分區的不同分別進行設計。城市實力有發達城市與不發達城市、大城市與中小城市、東部城市與中西部城市之分。城市規劃有商業、居住、生產、辦公等不同的功能分區。亮化設計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其照明方式,比如商業街應規劃為高亮度區、住宅區則應體現溫馨寧靜的環境。
2、重點突出是把標志性建筑及重要景點在必要時用高亮度照明重點亮化起來,形成明與暗的視覺層次感,從而吸引公眾目光,達到樹立品牌、打造亮點的目的。同時也避免了亮化處處有、處處無特色的遺憾。
3、充分利用是指充分利用亮化照明來提高城市吸引力、提升城市品位,為經濟建設服務,不浪費能源,盡量不產生或少產生污染。
4、區別對待是根據城市規劃功能分區的不同、建筑物性質的不同而分別設計安裝,比如博物館、政府辦公樓等應以穩重莊嚴為特色;賓館酒店、寫字樓等應以豪華高雅為主調;商業娛樂場所等應以絢麗活潑、變幻莫測為風格。
5、節約能源是充分利用現有的最新燈光和控制技術,在實現亮化照明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節約電能,并且考慮層次之分。管理上采用平時模式、一般節假日模式和重大節假日模式等分別控制。
6、綠色照明是指嚴格控制光污染的亮化照明,污染具體包括不該照亮的建筑卻被照亮的侵擾光污染、產生電熱效應的生態環境污染、影響視覺的眩光污染等。
只有按以上幾個方面去實施,才能充分利用樓體亮化為人們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才能為經濟建設服務,否則將造成資源浪費,給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